首 页 >> 史 论 >>比较艺术学 >> 艺术学的内涵与艺术学专业的学科目录设置
详细内容

艺术学的内涵与艺术学专业的学科目录设置

时间:2018-02-13     作者:李丕宇【转载】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艺术学门类下学科专业目录的宏观设置问题。从艺术的特性论及艺术学门类的独立性和综合性、艺术学专业教育的学科性质,进而讨论艺术学门下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逻辑和教育理念问题,并结合新颁行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引发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596201.htm
  关键词:艺术学门类;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录;专业目录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2011年3月,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2011学科目录”)印发实施。按照新的学科目录(本文把面向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为“学科目录”),“艺术学”已从原“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独立出来,列为独立的第13个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称为“专业类”。本文把面向本科生培养的专业目录简称为“专业目录”),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门类的独立,必然带来下属学科的设置与实际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既是一个严肃的学科范畴和学科逻辑建构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面向现实需要搭建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是引导艺术教育和艺术学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一、艺术的特性与学科门类的独立性 
  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自成门类,不仅是实至名归的学科关系和体系归属问题,也是艺术和艺术研究自身学科建设的转折契机。艺术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反映世界的独立方式,它与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方式是并列关系,具有互不可替代的同等的重要性。因此,艺术学理应列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人类与其他生物体的本质不同在于人是创造“意义”的生命体,人类既生活在自然界中,更生活在自身创造的“意义世界”中,并在这种“意义世界”中自我发展。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的基本方式,构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织的“意义世界”。哲学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思辨”,以智慧的力量构成了人类的价值世界;宗教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虔信”,以神圣的力量构成人类的信仰世界;科学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实证”,以认识的力量构成了人类的知识世界;而艺术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体悟”,以创造的力量构成人类的意象世界。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艺术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以“艺术生产”的方式创造的人的意义世界的形象化体现。“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①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同样适宜于说明艺术的本质。人类通过艺术创造,形象地表达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对内心世界的感悟和对理想世界的意愿;又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进入体验的世界、感悟的世界和情感的世界,进而由艺术接受获得某种价值认同、精神激励、时代感召等,激发起人类自身之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因此,人类离不开艺术。人类离开了艺术,不仅是现实生活的缺憾,而且是思想、精神和情感生活的缺失,更是人类文化的缺失,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文化符号学认为,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基本方式就构成了人类的“符号宇宙”,它是“人的本质”所具有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产物,同时人类又借助这些“符号”创造和创新自己的文化。正如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所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②在他看来,“在语言、宗教、艺术、科学之中,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建造他自己的宇宙——一个使人类经验能够被他所理解和解释、联结和组织、综合化和普遍化的符号的宇宙。”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己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形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④这就是说,艺术也是足以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系”。“象所有其它的符号形式一样,艺术并不是对一个现成的实在的单纯复写,它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它不是对实在的模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⑤我们“只有把艺术理解为是我们的思想、想象、情感的一种特殊倾向,一种新的态度,我们才能够把握它的真正意义和功能。”⑥ 
  正因为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基本符号形式,足以对人类社会发生影响,艺术活动不仅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也受到各国和各个历史时期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历来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走出了哲学——美学——艺术学这样一条越来越集中也越专业的研究道路。从教育的历史看,艺术教育也走过了工作坊教育——学院教育——现代专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独立学科门类。纵观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科目录,“艺术”都是独立的学科门类(参见表一⑦),虽然各国对该门类的名称有“艺术”或“艺术学”等差异,但都有自己自成体系的学科和专业群。同时,它又是和其他学科门类有着明显的交叉、融合优势的生长学科群。表一各国学科门类设置数量和艺术门类设置、学科数量比较表 
  目录国别1美国1英 国1德国1俄罗斯1日本1韩国1中国艺术学科门类名称1艺术学1创造艺术和设计1艺术,艺术学1文化与艺术1艺术1艺·体能1艺术学 一级学科191101518141-15二级学科1521441301301561-1(27)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是19世纪末在近代西方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艺术学”被归在了文学门类下,长期不是独立的学科门类。而且,在一个多世纪的教育发展中,艺术教育主要被定位为艺术技能教育,在人文社科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另类的地位。由此可见,这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独立为第13个门类,是理顺学科逻辑关系的正确之举。   二、艺术学门类的综合性与学科目录设置 
  艺术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其具有了多重特性——作为以“艺术生产”的方式创造的“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世界,艺术首先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同时表现为“艺术生产”活动和过程,最终体现为艺术创作作品——因而成为形而上与形而下共存、道与器合一的文化实体。艺术的这种全方位的包容量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它作为高等教育学科门类的复杂性和包容量,必然包含着多层次、多侧面的专业教育内涵。 
  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目录式表达形式,高校教育的学科目录、专业目录虽然保有知识体系和学理要求,但是,它的任务和作用却主要不是保护和传承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学科目录适用于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⑧专业目录则“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是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⑨可见,高校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主要是规范学位、学科管理,面向社会人才需要的教育教学目录。 
  概括地说,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学科门类,其学科体系包含了“艺术技能”教育(艺术)和“艺术研究”教育(艺术学)两大部分,同时又涵盖了形态和领域各不相同的各种艺术类别和相应学科。矛盾也恰恰在于这种艺术与艺术学的差异、“术科”和“学科”的差异、艺术门下自身类别多样性的差异。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术科”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和中世纪的画室教育、作坊教育,到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意大利学院教育和近代的皇家艺术学院教育,都主要是艺术技巧和艺术创作教育。这种专注于艺术实践能力的教育传统在现代专业艺术教育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艺术专业教育在国内外的专业艺术院校中表现得最典型。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是在近代才发展起来的。这得益于西方“美学”的深厚传统,主要表现为“艺术史”学科的建立,以及逐渐兴起的“艺术学”二级学科教育;这类学科主要是建立在综合性大学中,而非专业艺术院校中。在中国作为“学科”的艺术教育是分裂的、初级的,“艺术史”作为专业主要是单科艺术史,比如美术史、音乐史等,最初只集中设立在有限的几所专业艺术院校中;“艺术学”作为学科专业,是在1997年的学科目录中被设为二级学科后,首先在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层面开展起来的,但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并未设立本科层次的“艺术学”专业。 
  艺术(术科)与艺术学(学科)的差异,是一种天然存在,也是艺术作为学科建立学院教育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国在学科目录中的处理是不同的(参见表一)。比较国外的设置,用“艺术”作为学科门类名称的国家占明显多数,只有美国用“艺术学”,德国则是客观地并列使用“艺术,艺术学”作为门类名称。这种同一学科门类的名称差异,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该学科门类的复杂性,同时反映了该国家对该学科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取向差异。但不管如何,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即该门类中都包含有艺术技能教育(术科)和艺术研究教育(学科)两类学科、专业。这恰恰体现了现代专业艺术教育“学术”与“技术”并重并相互结合的办学理念。 
  该学科门类的命名,虽然名之为“艺术,艺术学”是最客观准确的,但笔者认为命名为“艺术学”也是合理和可取的。这是由现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大学教育在根本上是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负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基本功能。大学实现这四大功能的资本是什么?学术知识和专业能力。一切体系性的专门知识都可以称之为专门知识、专业知识,被视为专门学问,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专业,其总体性质当然是“学”,这个“学”是“学科之学”,涵盖着该门类、学科或专业的学理性、学术性、专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如果包含有诸多专业技术的理工医农等门类、学科可以称为“学”,艺术门类、学科为什么就不能称为“学”呢?这里的“学”表明该门类、学科是一个包含着“学术”和“技术”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综合体。简洁地说,大学教育可以概括为“学术为先,育人为本”,绝不同于职业教育、中专教育的“技术为先,实用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教育中相当多的专业必然包含专业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倡导实践教学,但又是以专业学术素养教育为前提的,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学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使命。大学的学科、专业教育毕竟是体系性专业教育,必然要求施行贯穿着专业理念、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等的全面专业知识的整体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目标。这对艺术学门类的专业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更应受到重视。套用历史上“体用之争”的话语模式,我们不妨说艺术学门类的高等专业教育应坚守“学术为体,技术为用”的原则。 
  三、我国当前艺术学学科目录的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学科目录和下属专业的设置,根本原则理应是既符合学科和学理逻辑又符合社会教育实际。分析世界主要国家艺术学学科目录的设置(参见表一),大致可归为两类设置逻辑和设置状况:一类是以艺术的“种”概念划分为基本根据的、学科数量较多又相互独立的设置格局。同时,又通过另设“综合”或“其他”学科,为艺术交叉或融合等新艺术学科、专业的拓展留出发展空间。这种设置格局体现了突出艺术“品种”的专业性,以“窄口径”培养具有专精的专业能力的艺术人才或艺术学人才的教学理念,以美国、英国等国为代表。如美国的学科目录,“艺术学”门类下共有9个一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另一类是以艺术的“类”概念划分为基本根据的、学科数量较少并相对独立的设置格局。同时,一般又在学科类别中依据传统设有少量的独立专业。这种设置格局体现了突出艺术“类别”的专业性,以“宽口径”培养具有兼容能力的艺术人才或艺术学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德国、日本等国为代表。如德国的学科目录中,“艺术,艺术学”门类下共有5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需要说明一点,上述两种设置逻辑和人才理念仅可视为体现在各自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状况中的一种倾向,并非像我国一样的明确原则。因为他们的目录是统计的产物,不具有规范性、指令性功能。但有一点又是明确的,即不论是基于“种”概念还是“类”概念的划分,体现“窄口径”还是“宽口径”的理念,其目录的设置逻辑是统一的,内涵是一致的,理念是贯通的。   我国的新式艺术教育体系,从一开始就是模仿西方,走的是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路子。这种情形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格局,艺术教育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辅以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专业艺术院校又分为单科院校和综合院校两种,前者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等;后者有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等(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31所)。再后来,又经过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院校合并和“扩招潮”,许多大学纷纷组建艺术学院或开设艺术专业,形成了当前中国艺术教育“四类”并存的格局:专业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艺术院系,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理工农林类大学的艺术院系。照理说,各类不同类型、性质的高校创办艺术类专业,理应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方面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四类”基本等同一类,或说后三类基本等同第一类:基本都以培养专业创作和实践人才为培养目标。它们之间的差别远远大于类同,差异主要表现在师资水平和专业水准的高低上,而不是在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更根本的方面。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又与学科、专业目录直接相关。 
  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截止到1997年之前,艺术类一直是以具体的艺术种类、行当等为专业基点,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专业)都是具体的、基本的专业种类。比如绘画方面的“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都是以画种为区别的独立专业,设计方面的“环艺,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等也都是独立专业,是以设计领域为区别划分的。这种学科、专业目录与突出艺术专业教育的办学体系相结合,造就了前述单科专业艺术学院的辉煌,它们以其高精尖的专业教育模式成为当时乃至当今全国艺术教育方面的榜样。即使在1997年后,新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以下简称“97学科目录”)和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98专业目录”),仍是按照艺术类型设立8个二级学科,20个专业,但体现了“改变高等学校存在的本科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的状况”⑩所作的努力。 
  我国新公布的“2011学科目录”,虽是多方长期努力的结果,但结果显然是差强人意的。“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升级为门类,但并没有将原一级学科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一并升格为一级学科,而是归并为5个一级学科。这当然可以视为“拓宽和调整”理念的延续,但却存在着学科间的逻辑关系不同、学科含量严重不平衡等问题,所体现的学科建设和教育理念也是紊乱的。这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发展遭遇尴尬,并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在“97学科目录”中,艺术学的8个二级学科是按照比较公认的艺术类型(种属关系)划分的,符合艺术学学科的学理逻辑,也符合我国艺术教育的学科实际,具有简明、准确、包容、规范的特点。如将之集体升级作为一级学科的名称,将原“98专业目录”中的20个专业不升级,稍作调整作为其名下的二级学科,则有顺理成章的优势。一是可以使原有学科体系稳定过渡、有序升级,二是也有利于现有高等艺术教育“四类”院系稳定办学秩序,切实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充实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遗憾的是,新学科目录莫名其妙地设了5个一级学科,据说原因是行政命令与学科组妥协的结果。我并不是一般地反对一级学科整合,如果按照相同的学理逻辑和拓宽口径的思路,整合设计一级学科和下属的二级学科,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比如设置“A艺术理论,B音乐舞蹈,C戏剧戏曲,D美术设计,E电影电视5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就比较合理,既有教育实践的传统又有学理融合的基础。另外,最初审批通过的“4个一级学科设置: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美术设计学”方案也比现行的方案要好一些,学理逻辑还是统一的。这两种方案都突出了一种学科整合、融合的理念,既符合当代艺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又符合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的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新方案一级学科的设置逻辑和口径不一是显而易见的:“美术学”、“设计学”只是过去单一的二级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的升级,“音乐与舞蹈学”是原来两个二级学科“音乐学”、“舞蹈学”的合并,而“戏剧与影视学”则包含了过去的三个二级学科: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其实,在高校的实际教学和院系的设置中,戏剧和戏曲又是各自独立的,这就在实际上是四个学科。这种逻辑和口径不一、学科含量的人为失衡、学科名称用“与”并置的状况,势必带来学科目录设置和学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一是造成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理念的混乱。 
  新的学科目录所释放的学科和教育理念不是融合发展,而是并置在一起的学科各自发展,壮大后就可以分离、分立的信号。这至少会造成两种可预见的恶果。 
  其一是激化学科分立,造成一级学科的名合实分的发展尴尬和无实效建设。日前,国务院学位办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到新目录的相关工作,待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与学科目录相适应的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也将随之启动(因“2011学科目录”只设置到一级学科,则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所设“专业”就将成为国家的二级学科规范)。但是,这种学科建设具有“长远”意义吗?能够收到实效吗?以美术学、设计学独立设置一级学科为鉴和奋斗目标,“被并置”的学科必然要求分立。因此,这类一级学科建设必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融合,又终将因不远的将来的分离而白费功夫。这种结果,我们还可以从2011年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中看出苗头。它在艺术学5个专业类下设27个专业,但在“被并置”的一级学科中,设置专业的理念和逻辑又是不统一的。在“音乐与舞蹈学类”下设的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所设专业显然是两个学科专业的分立并置,而非合并统合的;但在“戏剧与影视学类”中所设专业似又表现出了部分融会统合的理念,比如“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作为教学专业,即使在相似领域比如表演、导演中,戏剧、戏曲、电影、电视乃至音乐、舞蹈学科的专业要求是很不相同的,硬统合在一起也必然以“专业方向”的方式分而置之和实施教学。毕竟,不同艺术种类(学科)间的差异要明显大于类同,这是由艺术的分化、分科发展的历史造成的合规律的必然选择。所以,笔者认为在“戏剧与影视学类”中的这种设置,并不是出于融合和宽口径的考虑,而是“数量控制”的副产品。   其二是弱化学科发展,造成原有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同时受到削弱的局面。退一步看,即便是按照现在设定的一级学科实施建设,那些被合并在一起的一级学科理应按照融合发展的理念来建设并设置二级学科。现行学科建设原则要求,“一般学科建设都按一级学科来评价、设定共同课程、决定学科规划”,照此实施,就极有可能造成“被并置”的一级学科以削弱原有独立学科的专业性为代价,来寻求两个学科的硬性“融合”。这实际上会造成两败俱伤,不仅制约某些原有优势学科的发展空间,也限制了原来发展比较薄弱的学科。现行美术学、设计学为独立一级学科的设置,可被解读为学科发达、成熟就可以设为独立学科的原则之体现。但是,音乐学科、戏剧学科在原有八个二级学科中也是高度成熟、富有成就的学科,失去了像美术学科一样的独立地位,只会限制它们的发展空间。同样,舞蹈学科是过去发展相对较弱小的学科,电影、广播电视艺术作为比较新兴的学科,不给予它独立的发展平台,同样难以使这些学科自身丰富和壮大起来。 
  二是导致艺术专业院系的新一轮扩建和合并潮。 
  前面已经分析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四类”并存的局面,其中的主力当然是教育部批准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在专业院校中,单科设置的专业院校又是佼佼者,特别是在京的专业院校,它们在所依托学科中保持着最高水平,是该领域学科建设的代表。如果将原有八个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它们将在新的一级学科建设平台上提高和深入发展,保持学科建设和学位、专业教育的最高水平,并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但是,依据新的学科目录,它们将面临“降格”的尴尬:许多原来领军的完整的单科院校将降格为半科学院(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甚至三分之一学科、四分之一学科的院校(比如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种被动“降格”的尴尬还将落到其他京外单科艺术院校头上。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原有单科院校及其所在学科的地位,也将带来它们学科不完整的生存危机,引发新一轮的学院扩张和重复建设,或者是新一轮的学院合并。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按照现行学科建设原则和学位授予制度,这些一级学科不健全的单科院校,必然要寻求自身学科建设的完整性,因为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前提,生死攸关。同时,在年内有关艺术学升为门类后学科建设问题的论坛中,我们已经听到了有关“专家”的这种声音,他们认为:“升级”对于不同性质的大学,所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于综合类大学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学科有关,而对于专业院校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大学。”对此,艺术学学科组成员们或有所察觉,他们呼吁艺术学门类建设要杜绝画地为牢的地域掠夺和争权夺利。但是,这种呼吁对于政策所导致的生存危机而言,怕是难以奏效的。 
  令人遗憾的还有,“艺术学理论”下只拟设“艺术史论”一个专业,难以让艺术研究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难以为艺术教育起到拓展作用。而且,“2011学科目录”也没有为艺术自身或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交叉发展设立门径。虽然拟列入“艺术与科技”专业,但它设在“音乐与舞蹈类”中,难免沦为舞台声光电专业,而不是为“艺术与科技”交叉专业留出的发展空间。更令人遗憾的是,现已公布的5个一级学科设置方案,短期内是无法更改的,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这将令刚刚自立的艺术学门类的学科和专业建设,需付出10年的代价、浪费10年的青春成长期。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96-97页。 
  ②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③同上,第279-280页。 
  ④同上,第33页。 
  ⑤同上,第182页。 
  ⑥同上,第215页。 
  ⑦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五”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国(境)外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调研报告(2006年)》。 
  ⑧2009年颁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 
  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⑩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等文件的通知。 
  周星《艺术学自立门户的得失与未来发展》,《中国艺术报》,2011年6月3日。 
  同上。

seo seo